【导读】贝泰妮打造初普运营团队 ,入局高端美容仪市场
沉寂多日的家用高端射频美容仪Tripollar初普,最近被“药妆茅 ”贝泰妮重新带回公众视野 。
记者从业内获悉,贝泰妮正在打造初普品牌的运营团队 ,由公司副总经理张梅负责。同时,在招聘网站上,贝泰妮已释放出多个相关岗位 ,包括电商设计师、直播运营主管 、媒介投放等。
有资本市场人士认为,对贝泰妮而言,此次合作可快速补足高端家用美容仪的产品与技术短板,与既有护肤品形成“仪器+凝胶+术后修护”的协同场景 ,覆盖从居家到医美机构的完整方案 。
该分析人士同时也表达了担忧,初普目前尚未取得国家药监局Ⅲ类医疗器械认证,而政策缓冲期仅剩8个月。
从幕后投资转向台前运营
近两年 ,贝泰妮在美容器械领域动作密集。
在投资方面,贝泰妮在2023年对威脉医疗实施战略投资,后续又参与了该公司的多轮融资 ,目前持股比例已达到9.49% 。据公开资料,威脉医疗正致力于自主开发一系列高端医疗器械产品线,包括外周介入类射频消融系统、医疗美容类射频治疗仪以及超声治疗仪等。
今年4月 ,贝泰妮旗下科凝美(上海)与开云医疗合资成立武汉科莱伊美靓泓生物科技,法定代表人为贝泰妮的高管之一高绍阳,公司经营范围明确包含医疗美容服务及三类医疗器械销售。
图源:天眼查
此外 ,贝泰妮也在加强美容仪的自主研发。天眼查显示,贝泰妮在2024年以来更新了多款与射频美容仪相关的专利内容,有的已经获得发明专利授权,有的则还在申请阶段 。
图源:天眼查
有业内人士表示 ,此次与初普的合作可以看出,贝泰妮在美容器械领域的战略动作已经从幕后走向前台。
资质风险“悬而未决”
公开资料显示,初普(TriPollar)是以色列高端家用美容仪品牌 ,隶属于全球医美巨头Lumenis科医人集团,定位为“院线级科技家用化 ”的射频美容仪先驱。
由于较早进入中国市场,初普一度“风光无限” ,2014年开设天猫旗舰店,次年营业额便超3亿 。2020年,初普的美容仪在李佳琦双十一预售直播中创造了过亿GMV ,成为淘宝直播美妆行业一小时破亿的12个单品之一。
不过好景不长,2022年,因温控缺陷可能导致皮肤烫伤 ,初普代理商新基石(深圳)科技有限公司召回了18余万台初普Stop Eye型号的家用射频美容仪。
同年,美容仪市场也迎来了新的监管要求 。2022年3月,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,将射频治疗(非消融)设备如“射频治疗仪、射频皮肤治疗仪”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。2024年7月 ,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,上述规定延期到2026年4月实施。
截至2025年8月,初普还未公开Ⅲ类械备案进展 ,若2026年4月前未获证将面临禁售 。
股价破发,业绩承压
2021年上市初期,贝泰妮市值一度突破1200亿元 ,股价高达289元/股,被资本市场视作“药妆茅台 ”。
8月5日收盘,贝泰妮报45.69元/股 ,总市值为194亿元,距离巅峰时期已“蒸发”近千亿元,而贝泰妮当前股价也跌破当时47.33元的发行价 ,成为A股美妆板块首家破发企业。
从业绩表现来看,贝泰妮近三年营收增速下滑显著,净利润连年腰斩 。2021年至2024年间,贝泰妮营收从40.22亿增至57.36亿 ,但增速从52.57%降至3.87%;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8.63亿跌至2024年5.03亿,2023年跌28%,2024年再跌33% ,两年累计缩水62%。
2025年第一季度,贝泰妮的表现再度恶化,营收同比降13.51%至9.49亿 ,净利润仅2834万,同比骤降83.97%。
值得一提的是,贝泰妮的股东们似乎也在“撤退”。在7月底 ,贝泰妮的第二大股东红杉聚业计划开启第五轮的股份减持 。结合之前的四轮减持,红杉聚业的持股比例已经从最初的21.58%降至9.66%,累计套现金额超过60亿元;第三大股东臻丽咨询从2022年7月到2025年2月期间也累计减持了1573万股。
(文章来源:中国基金报)
亿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记者辛圆3月25日,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》(以下简称《报告》...
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国富深化价值基金经理刘晓日前发表了对 2025 年市场的展望。刘晓指出,国内经济正处于复苏通道,市场大幅...
记者王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周一在“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...
3月24日,业内权威专家表示,MLF(中期借贷便利)不再有统一的中标利率,标志着MLF利率的政策属性完全退出。3月24日...
近日,开源证券大连分公司遭大连证监局处罚,暂停其办理需要合格投资者认定相关业务六个月。该惩处力度在近年来券商分支机构中并...